⬆️点击图片购买杂志⬆️
过去一年,张博恒接触到了更大的世界,也被更多人看见。但回过头来,张博恒最想做的,“是回到熟悉的体操房里”。
二十多年的训练时光,教会了他如何迎难而上,也赋予了他直面挑战、不再逃避的勇气。
01 学着与伤病共处
2025年5月,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个人全能的比拼持续了两个多小时,六个项目轮番上阵,分数紧咬。最终,张博恒凭借稳定发挥,在这个新奥运周期的首场大型赛事中,摘得了男子个人全能冠军。虽然取得了一个不错的结果,但他对这场比赛,并不完全满意。“一方面是冬训练了一些新动作,在空中概念上面做得还不够好,另一方面,就是伤病影响确实挺大。”
比赛前三天,张博恒在训练中意外扭伤了脖子。最初他不以为意,第二天到达场地后,却发现脖子几乎无法转动,“就像严重落枕”。体操是一项对身体协调和平衡要求极高的运动,而颈部正是整个动作链条中的关键一环。脖子的僵硬不仅带来疼痛,更直接影响到身体对动作的感知与重心判断。意外时有发生,张博恒能做的只有在短时间内迅速调整心态和状态。训练时,他试图“做减法”,很多热身动作都没办法做完整,只能靠多年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去找感觉。他说自己“紧张,也焦虑”,但别无它法,真正上场那一刻,必须全身心投入。
白色西装马甲=TANYA TAN
伤病对于运动员而言,是无法回避的课题。采访时,张博恒一只手无意识地摩挲着另一只手上的茧子。那些茧子像老树皮的纹路,爬满了半个手掌,在他手上已经长了快20年,似乎已经和皮肉融为一体。他低头看着它们说,“小时候总想办法偷懒,茧子长得不扎实,经常破掉,现在不一样了,都长实了。”
从4岁起,他就和体操作伴。长年累月的训练,在他身上刻下太多肉眼可见的痕迹——右手小拇指因韧带断裂无法受力,从而出现非正常的弯曲曲度;露在外面的胳膊上,更满是伤痕,一道叠着一道,像层层覆盖的旧记号。
还有些伤,藏在目光不及的地方,张博恒花了很长时间,才慢慢学着与它们和解。2016年,他在一次训练中意外摔倒,剧烈的疼痛瞬间席卷全身。他整个人僵住了,冷汗顺着脸颊滑落。拍片结果显示,小腿骨裂,裂口长达八厘米,这对一名正值上升期的体操运动员而言,算得上是一次重创。术后恢复的日子里,他几乎每晚辗转反侧。疼痛并非最难忍受的东西,真正让他难以招架的,是随之而来的空虚与怀疑。他第一次认真问自己:“我到底是为了什么练体操?”那段时间,他整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沉默寡言。一直以来,张博恒都觉得自己对体操只是喜欢,但正是在这段被迫停下的时间里,他第一次意识到,这份喜欢其实早已变成了热爱,是他无法轻易割舍掉的东西。
牛仔羽毛廓形外套=二拾三
2021年,意外再一次出现。在奥运会前的测验上,他刚做完一个动作,就突然瘫倒在地,动弹不得。他试着抬了抬腿,确认脚还能动,心想,“还好,应该不是什么大事儿”。打了封闭,做了康复治疗,那时候他还没意识到,这会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。
此后,他几乎每年都要与这处旧伤交锋。2022年的一场比赛,张博恒是中国队唯一参加全能项目的男选手。但腰部老伤持续作痛,脚踝因为磕碰肿胀严重,脚几乎无法着地,连站立都成了负担。候场时,他一个人去到卫生间,站在镜子前面发呆,“其实就是给自己打气,因为无论如何训练,最终的目的都是要比赛,就是为了这一刻。所以不管遇到了什么困难,都只能坚持,要完完整整比完、比好。”
棕色镂空背心=8ON8
蓝色水钻牛仔裤=BORC
银色金属项链=GEORG JENSN
黑色乐福鞋=JIMMY CHOO
2024年上半年,张博恒的腰伤进入了一个更难应对的阶段。疼痛几乎贯穿整个日常,他承认,自己很长一段时间没办法接受这件事,“都不说无法训练了,都快无法生活了。”那段时间,他常常整夜无法入睡,凌晨四五点才勉强合眼。大概有三五个月,他都是在非常焦虑的情绪中度过,“因为请了很多专家来会诊,只能判断是脊柱有问题,但至于为什么这么疼,找不到原因。”他的国家队室友、十年好友廖家磊曾在接受采访时回忆,张博恒每天做治疗的机器声都会响到很晚。
伤病让他不得不退出了那年春季的全国锦标赛。张博恒用了“徘徊”这个词,形容自己长时间在不能接受和不得不接受之间拉扯的状态。这些情绪他没有和家里人以及朋友倾诉,很多事,他更习惯一个人去想、一个人去消化。训练、治疗、再训练,就这样一点点走了过来,他说:“我觉得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,在(奥运会)赛前将身体调整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。”
张博恒的身体像一本不言自明的日记——骨头、肌肉、韧带以及神经上的问题,写着每一次跌倒的痕迹,也默默记录着他如何咬牙重新站起。
黑色卫衣=SANKUANZ
黑色分叉长裙=SANKUANZ
黑色PVC长裤=RELABEL
02 学着迎难而上
在巴黎奥运会上,张博恒被很多人称之为“劳模”,央视解说甚至引用“军书十二卷,卷卷有其名”来形容他——他几乎参与了男子体操项目的全部核心项目:团体、个人全能、自由体操、双杠、单杠,共完成了21套完整的成套动作。在团体赛与金牌失之交臂的那一刻,全队情绪低落,但张博恒站出来说:“我们一定要能够扛到最后,不能因为一开始的失利,就让心态走入谷底。”
这样的韧性并非张博恒天生具备,小时候的他,其实并不是一个会主动迎难而上的人。对困难的第一反应不是挑战,而是退缩。他习惯把“不行”挂在嘴边,也常常在训练里“能躲就躲”,一遇到瓶颈,就会心里打鼓,总是觉得,“练不好就算了,明天再来,明天又没练好,那就后天再来。”比如对于单杠这个项目,他就因为恐高曾一度放弃,他玩笑似地说,“想到第二天有单杠,晚上都睡不着觉”。
蓝白色衬衫=prada
浅灰色长裤=prada
转折发生在2018年底,18岁的张博恒进入国家队的那一年。那是他第一次长时间离开家乡,第一次站进一个“人人都很强”的环境。教练也将其定位为全能型运动员,要求他在自由操、鞍马、吊环、跳马、双杠、单杠六个项目上实现无短板发展。由此,强度骤增、压力骤然逼近,原本就不太自信的他,很快就觉得“撑不下去”。
他说,自己最开始非常抵触,觉得还达不到国家队的标准,那段时间,他的心里时常浮现一个念头:“要不就回去吧。”他给自己设下一个小小的期限:等洗漱台上的牙膏用完,就收拾东西离开。母亲知道张博恒的心思,于是赶在一个周末来北京看他,告诉他:“来都来了,再坚持一下。”
“再试试,再试试。”就抱着这样的心态,用完一管牙膏后,张博恒默默又添了一管,没再提回家的事儿。原本想象中“撑不过去”的日子,就这么一天天撑过去了。他开始发现,有些恐惧,其实是被自己放大的。“到后面发现其实也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困难,就越来越放开自我了,越来越勇敢了”。
往后的日子里,张博恒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。每天清晨6点起床,早操结束便投入训练,下午还要加练,常常一个人一直练到傍晚六七点。空闲时,他就抱着手机反复观看训练视频,“几乎把往年在训练馆的所有视频都看了个遍。”他将时间和注意力都交给了体操,每一个动作的细节,都像坐标轴上的锚点,他靠着这些不断修正方向。
长时间的沉淀与积累,终于在2021年全国锦标赛前的一次队内测验中初见成效——那次,他拿下了全队第一。那个瞬间,像一把钥匙,悄悄打开了他对自我认知的另一扇门。他说:“那次之后,觉得自己好像真的可以。”
竞技体育的残酷就在于,它从不给人太多时间沉浸在掌声中。自2021年之后,张博恒赢下过重量级的比赛,也经历了不少遗憾。2024年,被他称作“最辛苦的一年”。巴黎奥运会结束后,他一度陷入自我怀疑——“还能够克服困难吗?还能战胜心理障碍和伤病吗?”他也曾动摇:是否还要继续冲击更高的目标,还是干脆把目标放低一点儿?短暂的,他有过杂念,有过犹豫。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,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——不忘初心。“我觉得是不甘心吧,”他说,“还有很多人在期盼,也给了我很多动力。”
当下,张博恒正投入世界体操锦标赛与全运会的备战训练中。在新的四年周期里,他将继续朝着洛杉矶奥运会的方向迈进。那些经历过的伤痛与突破,沉默与坚持,都在为他积蓄新的力量。
编辑+造型=李骁
摄影=刘雅欣SArZn
撰文=李佳祺
化妆=何川
发型=施雯
制片=刘登峰
摄像+剪辑=叶虫鸣
服装助理=静萱+冯亦尧
热文回眸
是的,你们的男人装又回来了
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!
分享到朋友圈才是正义之举......
把我们加个“星标”
就能确保看到我们的推送
⬇️方法如下⬇️
通弘网,北京配资公司,线上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